11月21日,連續(xù)數季評分口碑都不錯的改造節(jié)目《夢想改造家》猝不及防地翻了車,第八季有關“二十個人的空巢之家”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價值132萬的農村建房被改成了毛坯,很快,熱搜話題“夢想改造家的最差設計出現了“累計閱讀2.3億。
在短視頻剛剛興起的時候,每年入學季都會有大量百元改造宿舍的視頻來撩撥學生們靜守一隅的心,再后來,玩法逐漸升級,短視頻平臺被改造房子刷過屏,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左手北上廣爆改一居室,右手城中城布置桃花源。
屋主滿不滿意暫且不論,蟄伏在互聯網里的看客倒是一個個看得熱血沸騰。此前,北京48平三室四廳的改造在微博上的閱讀量高達4.4億;南京小夫妻的46㎡婚房火了,年輕人紛紛高呼居住自由。
在抖音上“出租屋變身”的話題有3.6億次播放;在豆瓣搜索“出租屋改造”能找到2000篇干活內容;B站上一則則房屋改造視頻簡直驚艷到懷疑人生。不同于古人心安之處是吾鄉(xiāng),時至今日,戀家情懷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愈發(fā)濃郁,哪怕住在一間隔斷里,也希望推開門的那一瞬間,得以窺見天光。
很多時候,改造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片狼藉的生活。
改造與反改造
在都市里跌跌撞撞了這么多年,年輕人的幸福感在房子面前大打折扣,曾經自詡不為五斗米折腰,出了校園,才發(fā)現這個世界上得罪不起的人有很多,其中房東跟中介絕對能排前十。年輕人的居住問題被反復來回地討論窺探,唏噓過后,依舊如此。
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蝸居從2009年《蝸居》熱播就不是什么值得尷尬的秘密,2020年,貝殼找房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最多的合租房源集中在5—15平方米之間,這類房間占上海合租房源的六成、廣州的八成;從合租房間的面積中位數來看,上海只有14平方米,而深圳和廣州都只有10平方米。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一組數據是,《2020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套均租金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寧、蘇州、廈門、東莞和武漢。
北京新青年面臨的租房壓力最大,以5102元月租位居榜首;廣州套均租金2765元,排在第五位。
匆匆十年,仿佛一切都沒有變,唯獨年輕人的心態(tài)在一代代更迭中越來越鮮亮光明,再小的出租屋都能裝下對生活的一腔熱忱。淘寶上,簡易沙發(fā)89塊、簡易桌子99塊、簡易床129……拼拼湊湊在,桌上擺盆綠植,構成了最原始的改造標準。
更復雜一點,直接拉個施工隊來改頭換面,地板墻面通通煥然一新,網友把這種改造稱為“房東睡覺樂醒系列”。2021年第一季度,抖音平臺上對家裝感興趣的用戶超過9千萬,創(chuàng)作者同比增長117%,無數個深夜,年輕人窩在被子里向短視頻討教幾招,墻面到底該刷成莫蘭迪還是北歐綠……
改造似乎成了現代居住的必備條件,INS風的地毯吊燈是沉重的房價下,安撫人心的最佳利器。但總有例外,去年開始,住在毛坯房里的一群年輕人突然火了,與精致漂亮的改造黨截然相反,毛坯黨在現代都市里徹底演繹了一出“家徒四壁”。
9月份,一則“95后女生10年積蓄買房入住毛坯房”的話題在微博掀起億萬討論,網紅“入住毛坯房會長”一則布置毛坯房的視頻收獲了三萬粉絲,抖音上關于毛坯房的話題也有上億播放量。這一批年輕人努力用墻紙遮住斑駁的墻角,那一批年輕人任由墻面掉灰。
今年七月份,是陳先生住進毛坯房的第三天,武漢下了一場大雨,風雨順著沒有密封的陽臺直入客廳,很快排水系統(tǒng)就堵了,整個房子汪洋一片。即便如此,網絡上依舊有大波人在追捧這種苦行僧式的極簡生活。
原因很簡單,裝修太貴了。
根據土巴兔大數據研究院的調查,一套房子搞好基礎裝修平均要花掉 7 到 10 萬元。越是低線城市,基礎裝修的花費反而越高,一二線城市的很多裝修都是舊房翻新,硬裝可以跳過,三四線城市里七成都是新房。
且多數是毛坯房,在2020年我國交付的商品房里精裝的比例只有30%。被買房掏空的年輕人面對接下來的裝修心有余卻力不足,多少人向往回鄉(xiāng)改造一棟矗立山野的童話古堡,但還是倒在了不菲的裝修費前。
《夢想改造家》132.9萬的裝修費翻車背后是赤裸裸的現實,看似平平無奇甚至有些廉價的裝修,土裝88.8萬、硬裝32.3萬、軟裝11.8萬……買得起房子,付不起裝修。反而沒有房子的對裝修改造格外癡迷。
《中國家居行業(yè)洞察白皮書》顯示,對于家居、家裝信息感興趣和會購買家居家裝產品的用戶中,有26%的用戶住房狀態(tài)是“租房”,有近七成的租房用戶,會主動搜索家居家裝類的短視頻。
跟喜好無關,只是現實的折射,年輕人一面在出租屋里裝點生活,一面在毛坯房里守護生活。
只是,如果互聯網一味地單向輸出,算法畫地為牢,短視頻里預演好的內容逐漸變異為一種發(fā)泄性質的視覺載體,年輕人越來越渴望資本奉上來的寧靜致遠,除了加劇焦慮,其實并沒有什么實質的改變。